独家直击!广西越南口岸散货贸易“不舍昼夜”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友谊关口岸,每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国门之上,繁忙的景象便拉开了序幕。这里,是中越两国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,也是散货贸易的集散地。近日,记者独家深入友谊关口岸,近距离感受了这里散货贸易的“不舍昼夜”。

人物故事:李老板的跨境生意经
李老板是广西凭祥市一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,他的公司主要从事中越两国间的散货贸易。每天,他都要往返于友谊关口岸和越南之间,将中国的商品运往越南,再将越南的农产品带回国内。
“早上6点就要起床,准备货物,7点前必须赶到口岸,有时候还要排队等通关。”李老板对记者说,“晚上11点才能收工,有时候还要加班处理一些突发情况。”
在友谊关口岸,像李老板这样的贸易商并不少见。他们日夜奔波,只为将商品及时送达目的地,满足两国市场的需求。
问题聚焦:散货贸易的痛点
尽管散货贸易在促进中越两国经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但李老板也坦言,散货贸易面临着诸多痛点。
首先,通关效率低是制约散货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。由于货物种类繁多,通关手续繁琐,导致货物在口岸滞留时间过长,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。
其次,物流成本高也是一大难题。由于运输距离较远,加上运输工具的损耗,物流成本居高不下,影响了企业的盈利空间。
此外,市场信息不对称、汇率波动等因素也给散货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。
专家点评: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是关键
针对散货贸易存在的问题,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教授表示:“政府应加大对散货贸易的政策支持力度,简化通关手续,提高通关效率。同时,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,如智能化物流系统,降低物流成本。”
张教授还指出,加强中越两国在散货贸易领域的合作,共同打造跨境物流通道,也是提升散货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。
融入内容:友谊关口岸的变迁
友谊关口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,是我国与越南接壤的重要通道。近年来,随着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加深,友谊关口岸的贸易规模逐年扩大。如今,这里已成为连接中越两国的重要经济走廊。
在友谊关口岸,记者看到了一幅繁忙的画卷:卡车、集装箱、货物穿梭不息,中越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场景随处可见。这一切,都见证了友谊关口岸在促进两国经贸往来中的重要作用。
结语
广西越南口岸散货贸易的“不舍昼夜”,不仅反映了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紧密,也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。面对散货贸易的痛点,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政府、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下,友谊关口岸的散货贸易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